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保障标准:
1、教学队伍的配备要与课程性质和教学量相适应;
2、授课教师具备主讲教师资格。
项目 |
内容标准 |
评价标准 |
教学文件与教材 |
1、教学大纲(含考试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备,学时分配合理,且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2、教学日历进程安排合理,格式规范; 3、教案完备,设计合理; 4、教材选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
1、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内容、格式应符合学校规定要求,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2、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专家、领导抽查教案,评价其质量; 3、教材应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符合教学改革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与学校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双语教学要使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原版教材或高质量的电子教材)。 |
备课 |
1、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案内容应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的内容与步骤、作业布置等; 2、教案的组织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适合教学内容需要,能够清晰表达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相关文献、材料,了解本课程、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5、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 |
1、备课内容(教案)应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致; 2、教师应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对重点、难点有较好的把握; 3、应保证课堂教学有足够的信息量,概念的阐述、原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例题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要做到准确、严谨; 4、教案或讲稿书写规范、整洁,PPT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更新及时; 5、合理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及辅导手段。 |
课堂教学 |
1、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站立授课; 2、着装整洁,仪态自然,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3、讲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简洁,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4、板书内容得当,布局合理,书写规范; 5、授课内容熟练,讲授正确,条理清楚,衔接点处理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信息量足; 6、理论联系实际,范例贴切,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实物演示等)应用恰当,内容、表现形式及讲授过程具有吸引力,提供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 8、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和素质教育; 9、考勤严格,对学生能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课堂秩序好; 10、教学进度符合教学日历安排; 11、按时下课。 |
1、以听课、试讲、示讲等方式考查; 2、听课前后对照教学进度抽检教学日历; 3、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考勤并有详细的考勤记录; 4、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听课氛围(包括学生听课纪律、记录笔记、师生互动情况等)。 |
作业布置与批改 |
1、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作业量和作业形式(思考题、讨论题、小论文、动手练习等)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而定; 2、对作业的书写格式、图形、文字、计算等基本技能和作业提交时间有明确的要求; 3、按时批改作业,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退回重做,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予以反馈更正。 4、主讲教师每一次作业的批改量不低于授课学生数的一半,学生人数不足40人全部批阅。助课教师每一次作业的批改量不低于授课学生数的三分之二; 5、对学生作业内容、次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数量及质量)有文字记载,对每项作业都给予考核标志(包括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日期等)。 |
以抽查或普查学生作业、教师记载,听课等方式考查。 |
课外答疑辅导 |
1、课后辅导答疑和质疑时间按课时的1/3安排; 2、辅导答疑有计划、有记载(包括时间、地点、答疑对象和答疑内容),网上辅导答疑的课程应保留相关电子记录; 3、考试前辅导答疑不能向学生暗示考题现象。 |
以检查教师答疑记录(含电子记录)、对照答疑计划抽查、在学生中调查辅导答疑情况等方式考查; |
成绩考核 |
1、考核内容和方式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正确,难易程度与份量适当; 2、实行教考分离或利用试题库命题; 3、考核时间严格执行教学进程安排; 4、考核方法有具体考核方案(如作业、考勤、测验、论文、报告、考试等所占比例); 5、对学生考核资格有审定和确认; 6、试题A、B卷难度、份量相当,题型搭配合理,无相同试题,试题有规范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7、相同课程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8、试题保密工作严格、规范; 9、试卷评阅客观公正,严格按照试题的评分标准评定成绩,评阅及成绩报送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10、评阅试卷、登录成绩失误率低于1%; 11、课程成绩分布合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
1、以抽查试题(试卷)、标准答案(评分标准)、成绩单、平时成绩记录,学生调查,学生反映等途径考查; 2、命题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相同率符合要求,A、B卷难度、份量相当; 3、以非考试手段考核的课程,考核过程应严格、规范; 4、按规定时间登录成绩并提交成绩报告单; 5、检查成绩记载和试卷批改记录。 |
二、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保障标准:
1、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数量科学合理,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
2、实验室通风、照明等设施完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室内布局合理。与实验室无关的杂物清理干净;
3、实验室防火、防爆炸、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合理;
4、仪器设备账、物、卡相符率达100%,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5、单价10万以上的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技术档案管理规范;
6、单价低于800元的低值耐用品帐、物相符率不低于95%,使用手续齐全;
7、上报各类文件及报表准确,规范、及时。每学期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项目 |
内容标准 |
评价标准 |
实验条件及准备 |
1、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2、实验教学大纲符合培养方案规定的目标要求,能反映现代科技和学科的发展,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色;实验项目选择科学,项目学时分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占总数比>30%,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验; 3、有适用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含实验考核办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要求或标准数据),内容及体系更新及时,有反映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 4、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实验教学日志、实验室开放记录、实验项目表或卡片、相关的挂图、表格,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实验教学文件规范齐全。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有应急预案; 5、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训练要点,教学思路清晰,对突出重点、排解难点和教学过程组织有周密的安排。讲稿编写认真,能讲清原理,突出思路与方法,强调关键操作规程,并不断修改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实验材料准备充分。 |
1、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专家、领导抽查相关教学文件; 2、对照实验教学大纲检查实验项目的开出情况; 3、听取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方案汇报。 |
实验教学过程 |
1、基础课实验人数1人/组,其它课程实验人数1~3人/组(演示性实验除外); 2、实验指导包括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示范; 3、实验内容完整,实验目的、原理、注意事项讲授清晰,讲课与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合理; 4、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有考勤,有预习要求,有现场操作情况记录; 5、辅导答疑主动热情,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网上实验预约取消或调整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学生,并由学生签字认可; 6、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果有审核验收程序;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重做; 7、学生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规范操作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与装置,正确记录并整理数据,准确完成曲线、图表的绘制,分析实验过程的相关问题和实验结果。 |
1、检查实验课相关记录材料; 2、考查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仪表,观察、测量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方面的工作; 3、考查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
实验课成绩评定 |
1、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整,主要应该包含实验预习报告,原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教师批语和成绩评定等部分。测试结果及数据处理正确; 2、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评分标准统一、打分合理且有批改痕迹、教师签名及日期,批改率100%; 3、实验课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应根据考勤、预习报告,操作情况、表现、实验报告和测验综合评定); 4、实验课程成绩分布合理,学生的实验成绩呈正态分布。 |
1、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概念正确,原始数据完整,数据处理正确,误差分析严密,书写工整、图表清晰,符合技术文件撰写规范要求的实验报告份数≥70%(以一届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专家抽查量为:公共课不低于100份,其它课程不低于40份); 2、抽查平时成绩记录和实验课成绩单。 |
三、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
保障标准:
1、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具有课程设计(论文)指导(辅导)经历或设计、生产实践经历的教师担任;
2、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课程设计(论文)的人数因课程而异,原则上每位教师指导不超过20人;
3、有固定的教室、实验室、机房等教学场地;
4、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能够满足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项目 |
内容标准 |
评价标准 |
教学条件及准备 |
1、具有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任务书(含具体考核方式)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 2、课程设计(论文)选题符合教学基本要求,难易适度,份量适当,做到一人一题或一组(不超过10人)一题。对于小组题目,每个学生的设计参数、指标或侧重点不同,有独立完成的部分; 3、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具有课程设计(论文)指导(辅导)经历或设计、生产实践经历的教师担任。 |
1、对照有关规定检查教学大纲、指导书、任务书的内容和格式,检查教学参考资料是否完备、充足; 2、考查题目的深度、广度、难度和份量与教学大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联系生产实际的程度;考核课程设计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 3、检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分配情况; 4、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训练、素质培养要求明确,内容具体。 |
教学过程 |
1、每生每周指导时间不低于0.5小时; 2、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出勤、工作进度; 3、90%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地按进度要求,完成全部工作量; 4、指导教师通过指导、组织讨论、质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5、每位学生均有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正确,思路清晰,文字通顺,内容完整,格式、装订规范。 |
1、考查方式:在学生中调查,现场考查; 2、查阅教师指导、考勤记录; 3、现场考查时对照任务书检查学生设计进度和完成质量; 4、抽查学生设计说明书(论文)。 |
成绩评定、总结 |
1、每份设计说明书(论文)都有批阅标志(包括成绩、教师签名、批阅日期等); 2、课程设计(论文)答辩小组组成符合学校规定,答辩程序及评定成绩有记录; 3、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任务书公布的评分标准(考核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成绩呈正态分布且成绩与评语相符; 4、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成绩,将课程设计(论文)资料整理齐全,按要求存档,填写《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工作总结表》; |
1、抽查设计说明书(论文)评阅情况、答辩记录; 2、检查《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工作总结表》; 3、调阅课程设计(论文)成绩单。 |
四、实习教学质量标准
保障标准:
1、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对实习场所较熟悉,有一定组织能力;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每班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
2、学生实习经费专款专用,使用合理、有效;
3、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条件良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项目 |
内容标准 |
评价标准 |
实习条件及准备 |
1、具有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大纲、指导书及必要的参考资料; 2、实习大纲有明确的实习目的、要求、内容、形式和进程安排,内容符合本专业培养计划和定位,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建设,注重能力的培养; 3、实习指导书能够针对具体实习单位的特点,有明确的具体知识要求、日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项、考核方式、参考资料和对实习报告的要求,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 4、实习场所的选择与专业对口,能充分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实习地点落实; 5责任教师应事先了解并熟悉实习场地的情况,实习场地的设备齐全、完备,材料准备充分,管理人员到位; 6、结合专业特点,认真对学生进行安全与文明教育,实习前召开由学院、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的学生实习动员大会,确保实习过程中的人身与设备安全,做到文明操作、礼貌待人。 |
1、实习大纲与指导书内容、格式应符合学校规定要求,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2、考查实习基地条件是否符合实习要求; 3、考查指导教师资格和人员配备情况; 4、查阅实习计划、实习教学安排、实习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及措施(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查阅各项教育活动(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的记录材料或教案。 |
实习过程 |
1、认真制定执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等书面文档,并在实习过程中认真贯彻和落实; 2、可以采用集中讲课、现场参观、现场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形式,并利用多媒体和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实际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安排合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接受企业实际任务,参与生产与科研的某一部分;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探索实践; 4、教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考勤,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组织研讨活动、检查学生实习笔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有记录; 5、学生的实习日志记载完整(实习内容笔记、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记录)。 |
1、考查方式:在学生中调查,现场考查; 2、查阅教师指导记录; 3、抽查学生实习日志。 |
实习报告、成绩评定、总结 |
1、每位学生均有完整的实习报告; 2、每份实习报告都有批阅标志(包括成绩、教师签名、批阅日期等); 3、实习成绩评定严格执行实习大纲规定,实习总成绩应依据实习报告成绩、实习日志质量、实习出勤率与违纪情况及实习单位鉴定或现场指导人员评语等方面综合评定,并按5级分制给出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4、实习成绩分布合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5、实习总结表填写完整,质量分析和经费使用情况客观、具体; 6、认真做好实习总结工作,积极组织实习经验交流,针对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效果明显。 |
1、抽查学生实习报告及评阅情况,教师对每份实习报告进行了审阅,实习报告内容完整,真实可信;教师批阅认真,有评语,成绩评定合理; 2、检查实习总结表; 3、调阅学生实习成绩单。 |
五、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
保障标准:
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包括外单位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90%以上高级职称(副教授、教授)教师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2、有征题、审题制度和程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任务书齐全、规范。
项目 |
内容标准 |
评价标准 |
教学条件及准备 |
1、具有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专业方向和实际应用,选择一定实用价值的、具有所学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每人一题,难易适度,份量适当,工作量饱满,课题类型分布合理; 3、选题申报、审核过程规范; 4、有内容、格式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场地及参考资料等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 5、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符合学校规定; 6、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数符合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限4人,毕业设计限10人。 |
1、调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2、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学生分组和题目分配情况; 3、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指导书”; 4、考查题目的深度、广度、难度和份量与教学大纲要求的一致性以及联系生产实际的程度;考核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 5、核查指导教师资格。 |
教学过程 |
1、对学生的设计(研究)过程定期检查,有形式审查和进度检查;并检查外文翻译质量;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记录”上记载; 2、)每生每周指导时间不低于2小时; 3、学生的工作进度符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指导书”的要求; 4、每位学生均有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正确,思路清晰,文字通顺,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目录、致谢、附录、参考文献等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5、毕业设计结束前,指导教师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及相关图纸,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学生预答辩。 |
1、在学生中调查,现场考查,对照任务书检查学生设计进度和完成质量; 2、查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记录”; 3、抽查学生设计说明书(论文); 4、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预答辩记录。 |
答辩与成绩评定 |
1、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及相关附件全面审阅,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评价客观、详实,评语不少于150字,过程考核成绩评定合理;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的评定采用答辩方式,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组成符合要求; 3、答辩过程和答辩成绩评定规范,记录完整;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布合理,优良率在规定范围之内; 5、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有审核、公示程序,成绩登录及时。 |
1、抽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答辩记录; 2、检查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组成的有关文件; 3、调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单; 4、调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公示文件。 |
总结与归档 |
1、有指导教师和各专业负责人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分析、自评和总结; 2、学生设计(论文)全部存档,优秀设计(论文)交校档案馆归档保存。 |
1、查阅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分析、自评和总结材料; 2、检查、核对设计(论文)归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