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最为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就是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因此,多媒体教学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广多媒体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强对学校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校多媒体教学质量,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制订本要求。
二、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符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需要,符合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要求,有相应的技术保障,要将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有效结合,突出其教学功能。
(一)教学性要求
1、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适合教学需要。
2、能深刻剖析原理,点明教学关键,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清晰表达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
3、内容及表现形式具有吸引力,提供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4、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除遵循以上要求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二)技术性要求
1、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控制灵活,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2、信息的处理技术和整合水平能够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效组合,杜绝为备课省时省力而仅仅将几个标题、教材目录或大片文字投影在屏幕上的做法和课本“搬家” 现象的出现。
3、用户界面和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导航和互动功能,便于教师查找信息、灵活驾驭教学内容和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三)艺术性要求
图、文、声、像的美感和协调性好。课件的图形、图像清晰;文字简练、规范,字号、字型适当;文字量易于阅读和笔记,重点、难点突出标明;课件页面帧数恰当,前景色和背景色搭配合理,不易造成视觉疲劳。
(四)经济性要求
从学校现有设施条件出发,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用最经济的手段制作课件,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堂教学有其独特之处,但在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基本规律、基本要求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共同之处,因此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一)教学态度
1、课程教学进程计划完备,并具有一定灵活性。
2、电子教案或教案编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备课充分,做到脱稿讲解,站立讲课,不应出现教师坐在显示器前“照屏宣科”的现象。
4、提前熟悉多媒体教室设备及操作方法,提前安装调试应用软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维护人员解决。
(二)教学内容
体现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不得利用上课时间放映非讲授内容和娱乐片,教学辅助内容放映时间与讲授时间比例适当。
(三)教学技术
1、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目标,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避免盲目追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合理使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实现讲解、演示、板书的有机结合,做到人机优势互补。
3、适当控制教学节奏,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解的同时同步显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思考和适当的笔记时间,使学生实现听、看、想的统一,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有效认知,避免将多媒体作为新的“满堂灌”工具。
4、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和课件,保证教学进度。
四、质量保证
1、学校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建立资料库。
2、初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所属教学基层单位应对其课件和教学过程严格把关。
3、教学基层单位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4、各级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多媒体教学状况。对于学生意见大、教学效果差的多媒体课程,采取措施帮助改进,必要时变更任课教师。对不适宜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要求使用板书方式组织教学。
5、多媒体设备管理部门要经常检查、维修和增补多媒体设备,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
6、课前要对多媒体教学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停电、设备故障)有处理预案,在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解决时,任课教师须及时使用板书方式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